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快捷登录

科学戒色互助群

关注:1

所属分类: 戒友圈 戒友圈 戒友交流 科学戒色互助群

本版主题: 646

今日更新: 0

为广大戒友科学戒色
发布新主题

真正的自由

0 / 60
ishareshen 发表于 昨天 10:5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内容来自网络究竟什么才是绝对的自由呢?今天,我们就从老子的角度来讲讲,看老子认为的绝对自由是什么。大家也可以对照一下,看自己是越来越自由,还是越来越不自由呢?我们来看看老子和庄子是怎么定义自由的。《道德经》里讲:“善行者无辙迹,善言者无瑕谪。”大意是: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辙迹,善于言谈的人不会出现过失。有一句诗大家都非常熟悉: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这也算是“行善无痕”的另一种表达,不留下痕迹、不刻意宣扬、默默奉献,体现了一种低调而纯粹的善举。用《金刚经》里的话来说,就是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或者“应无所住行于布施”。说白了,就是不执着于外,也不执着于内。说完“行”,再来说“言”。为什么“善言者”会没有“瑕谪”?因为圣人行的是“不言之教”。我们之前讲过:当你不持有固定不变的立场和原则,反而能容得下和理解得了任何立场和原则,说白了,这样你才能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,这何尝不是一种“无我”?接着老子说:“善数者不用筹策,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,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。”算筹就是古代的一种计算工具;关楗就是门栓插销;绳约就是绳索。庄子在《逍遥游》里讲了一个“列子御风而行”的故事:列子能驾风行走,轻盈美妙,十五天后方才返回。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是很厉害了?交通工具都不用,可以乘风来回。可是庄子却说:列子这样行走还是“有所凭借”,也就是列子还是要凭借风。潜台词是说:没风,你不就无法行走了?所以还不能叫“绝对自由”。我们再转到《金刚经》。在《金刚经》里有一句话我们之前也经常提起:“如来常说,汝等比丘,知我说法,如筏喻者,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。”意思是说:你们这些比丘要知道,我所说的法,就如同渡河的木筏一样,法只是一种工具,就像木筏是帮助人们渡河的工具;渡过河后,就应该舍弃木筏,不应该执着于“法”。上面的“辙迹、瑕谪、筹策、关楗、绳约”这五样事物有一个共通点:它们都是“现象”或“工具”,都是形而下的方式方法。而为道之人,肯定不会只是局限于某种方式方法。为什么?因为方式方法属于“现象”层面,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。你不局限、不执着于某一种方式方法,才有可能做到“行无辙迹、言无瑕谪、数无筹策、关无关楗、结无绳约”。这背后说的是什么道理?就是: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。当然,不是说标准不重要,标准当然非常重要;但标准绝不意味着一成不变。否则,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,就难以适应,标准在落地的那一天,也就意味着“变形和失效”的开始。所以要“时时复归于无”,去重新审核标准与环境的适应性。在《道德经》里,“善”这个字经常出现,但没有一次指的是“善良”。“善良”只是相对价值,这里的“善”是“善于”的意思,或是指合道的“无为”状态。因为“无为”才能“不执着”,也才能做到“无不为”。“无不为”,不就是“善于”吗?“无为”的心境才能“虚空”,才不会持有固有的成见。说白了,生命里所发生的一切,不管是好事坏事、好人坏人,都可以成为人生这个修行道场里的养分。用佛家的话来说,就是“都是来渡你的”。庄子说:“以道观之,物无贵贱。”庄子认为,“道”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;在“道”的视角下,所有的事物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,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和法则,不应该以人类的标准来划分贵贱高低。那要怎么才能做到呢?最简单的方法就是:不要先做先入为主的评判与分别,要保持“虚空”的心境去看待。一般人都活在过去形成的观念之中,也因此多少带着成见看待一切。通俗来理解,就是都戴着“有色眼镜”。老子所说的“损之又损”,其中一种意思,就是损掉过去形成的偏见和认识,因为这些偏见和认识会阻碍我们看清人、事、物的本来面目。这相当于一个“摘眼镜”的过程。最后,我们回到我们的主题:究竟什么是自由?其实,自由更多指的是“精神”,而不仅仅指肉身。要不然,那些四肢不健全的人,岂不是没资格谈自由了吗?所以,肉身的不自由,不妨碍一个人真正的自由。也可能因为这一点,《庄子》里才有那么多四肢不全、五官变形的人,庄子要表达的,可能正是一种“绝对的精神自由”。如果把一个人的心灵或精神比喻成一个房间,“自由”就是能做到:把过去堆放在房间里的杂物全清空,然后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放进新物品;而且用完这些物品之后,房间能瞬间恢复到“虚空”的一种心境。就像我们之前说到的“风箱”,这是一个类似于“复归于无”,或王阳明所说的“无善无恶心之体”的状态。而我们大多数人,都是把用得上的和用不上的全堆在房间里,这样一来,新物品就摆不进去了,搞不好你连腾挪的空间都没有了。个人总结 佛家说正邪俱不用 清静至无余 前念不生是心 后念不灭是佛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说道在屎溺中 庄子说以道观之 物无贵贱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 都是在让我们不要内耗 不要去分别定义念头 念头没有好坏 放过它 不去执着反而能不戒而戒 无为而为
Tips: 戒友之家域名更改为- www.jiebbs.cn 感谢您的支持,官方指导微信/QQ 搜索: 3912800 添加好友,谨防上当受骗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新帖 客服
微信
手机
回到顶部